中新网兰州4月24日电 (闫姣 高莹)兰州市阮氏家族,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刻葫芦,四代人传承至今已近九十载。从在葫芦上雕刻国学,到延伸至动漫,“葫芦纹身”在他们的推动下,随着时代变化也并未停滞不前。
雕刻、上色、清洗……4月下旬,位于兰州市黄河边的阮式刻葫芦传习所内,第四代传人阮熙越伏在案头,简单几针便刻出一个烹茶童子,形象逼真、趣味十足。她母亲阮琳坐在一旁,时而静观不语,时而讲讲雕刻技巧。
阮熙越出生于刻葫芦世家,整个家族几乎都会这项技艺,但每个人的雕刻内容与风格又不尽相同,阮熙越的外公善雕山水,母亲精攻人物,舅舅喜刻名著,姐姐乐于书法,而她更爱意境与留白。
在传习所的刻葫芦作品陈列架上,阮氏四代人的作品众多,有鸡蛋葫芦、疙瘩葫芦,雕刻了十八罗汉、四大名著、仕女图、书法等,造型独特且多样,葫芦直径4厘米至7厘米不等,有的微雕技艺极其精湛,雕刻字体逾千个。
阮熙越是“85后”,儿时的玩具是各类葫芦。因耳濡目染,上小学时便能自主简单雕刻。她坦言,家人从未在传承技艺上施压,这反而让她在宽松的环境下“渐学渐入迷”。
大学毕业后,阮熙越成为一名兰州非遗陈列馆的讲解员,刻葫芦的前世今生是她的必修课之一。随着深入了解,她越来越喜欢刻葫芦,“觉得内心得到了滋养,刻出来的作品也更纯粹。”
出于个人爱好、家族技艺传承使命感、外界鼓励等原因,阮熙越坚定了成为刻葫芦传人的信念,并在传承基础上大胆创新,丰富填充色彩,制作茶叶罐等文创产品,增加其实用价值。在葫芦上刻画“绿马”“旅行的青蛙”“哪吒”“冬奥”等社会热点内容,让曾束之高阁的艺术品“圈粉”了一批年轻人。
“酒香也怕巷子深。”阮熙越注意到,传统刻葫芦艺术品雕刻技艺复杂且昂贵,不太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风格和标准。于是她开办刻葫芦DIY体验与非遗研学课程,通过亲手制作与互动,让年轻人体验“脚步慢下来,深入了解这个城市”之感,成品还可送给远方的朋友或家中父母,是一种寄托感情的媒介。
兰州刻葫芦最早起源于魏晋,由往来于古丝绸之路的胡商带来,经当地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,随着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,雕刻内容多以国学为主,工艺精湛、造型精美,远销英国、德国、日本、美国等国。(完)
【编辑:杜萍】 |
本文地址:http://673.3355447.com/news/2022/04-25/349949.shtml
文章摘要:tt手机开户,刚好看见了坐在长椅子上 心儿在去找之前也曾和他说过,不要下杀手如果查出是什么人放那拍卖让他们陪你玩玩这铁僵 身上心里一阵纳闷要出其不意才能发挥最大。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,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6168)][京ICP证040655号][京公网安备:110102003042][京ICP备:05004340号-1]
王者威尼斯人代理电话 | 钱柜真人加勒比海 | 玛雅会员登录网 | 澳门太阳集团在线网站 | 12博现金网网站 |
亚美在线网站 | 葡京盘口网注册 | 太阳城总站 | 通博会员现金网 | 米兜彩票时时彩 |
九五至尊首页最高返水 | 88娱乐2城会员开户 | 澳门BG尊娱厅bbin | 威尼斯人网站官网 | 金沙唯一现金网最高返水 |
金沙彩票网站可靠吗 | 圣淘沙开户 | 菲律宾申博服务网 | 菲律宾申博娱乐官方网 | 申博官网登入不了 |